用户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752

主题

753

帖子

2285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2285
发表于 2016-8-29 14:50:46
业界素有“华为是狼,中兴为牛”一说。狼要吃肉,牛要吃草,看似不相冲突。但是1996年首次交锋以来,双方狼牙对牛角、针尖对麦芒,激烈混战了整整15年。
1985年初,40岁出头的侯为贵来到深圳,做起了电子表、电子琴的加工业务,一年就赚了35万元,这就是最初的中兴通讯。次年,侯为贵用赚来的钱成立了研发小组,专攻交换机领域,最终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,就此进入通信领域并一发不可收拾。
就在侯为贵专心研制交换机时,转业军人任正非乘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。1988年,他和几个人合伙凑了10万元,在一栋居民楼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,最初代理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户交换机产品,开始走上销售电信设备的路子。经过两年的积累,华为顺利打进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行列,和中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。
据说当时侯为贵与任正非惺惺相惜,两人多次私下探讨民族通信业该如何崛起。不过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。中兴和华为同样逃不出这个宿命,何况他们身处的是一个潜力巨大、竞争激烈的行业。
1996年,侯为贵决定突破原来产品结构上的单一性,向交换、传输、接入、视讯、电源、移动、光通信等多元化领域扩展;凑巧的是,任正非也在同一年为华为制定了发展计划,在产品结构上同中兴几乎如出一辙,至少有70%的产品是重合的。同城兄弟头一回有了针锋相对的苗头,开启了此后15年双方激烈混战的大幕。
中国联通CDMA招标,最终选用的标准恰恰就是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中兴,中兴的强势反击使得华为投标都颗粒无收,这让凡事都要争先的任正非很是郁闷。当时风靡日本的小灵通技术被UT斯达康引进国内后,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热潮。华为对小灵通技术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后认为,这项技术比较落伍,不出5年就会被淘汰,巧合的是,就在华为宣布放弃小灵通业务的几天后,侯为贵对着全体中兴员工说,中兴今后市场主攻产品就是小灵通。
夺得CDMA和小灵通市场后,中兴在市场扩展之路上走得愈来愈顺。2003年,中兴年销售额达到251亿元,而华为年销售额为317亿元。中兴与华为的差距越来越小。
任正非不得不另想出路,这一次他瞄准了海外市场。为了配合即将上马的海外战略,任正非开始大量招兵买马。人马齐备,任正非开始为他的全球霸业做第二轮准备:训练一批嗅觉灵敏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销售人员,让这批一线战士心甘情愿地不惜一切代价抢夺市场。万事俱备,凭借物美价廉的设备优势,华为很快就在这些地方安营扎寨。2002年,华为海外市场收入就达10.5亿元,占总营收比5%左右。
那是小灵通可能出现发展危机的传言也愈演愈烈。他决定重拾多年的跟随战略,紧跟华为出征海外,开始新一轮的较量。2008年前后,中国通讯设备商迎来了最敏感的时期——3G前夜。华为在此次100多亿元的设备招标中,竟给出了6.9亿元的“地狱价“。首轮争夺,华为成功将自己在国内CDMA市场份额提升到25%。
而后来华为的产品线几乎能涵盖运营商和企业网的所有需求,中兴在企业网产品上跟华为有明显差距。使用华为的产品线能组成相当完整的整体方案,中兴的缺失比较明显。而在智能机时代,华为紧追不放,使得华为手机品牌赢得国内外欢迎。
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
发表于 2016-8-31 11:03:48
中兴在企业网产品上跟华为有明显差距。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7-1-12 16:00:02
真不错,赞一个,继续努力啊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7-1-15 19:49:00
做个记号,下次好找!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7-8-16 16:51:49
这个还不错,好帖子,大家来谈谈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7-11-18 12:58:30
看了,感觉不错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9-7-2 08:37:59
这个贴不错!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9-8-18 17:14:37
我觉得挺好的,大家的看法呢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9-8-19 00:45:02
值得收藏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9-8-24 14:08:57
确实值得好好看看,顶先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新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