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遇到过很苛刻的上线要求,或者紧急的事故,要快速解决一些问题。
在项目紧急、资源不足的情况下,产品不免要有各种删改,做出来的效果也差强人意。在产品上线后出了各种问题时,大家都习惯纷纷把锅丢给「不可抗力」。Bug 太多?谁让我们开发测试时间短呢。界面丑陋?谁让我们设计师少呢。业务逻辑出错了?谁让截止日期太早呢。 看起来堂皇的理由,大部分时候其实经不起推敲。 对很多工作,例如将业务逻辑梳理成产品的流程,时间再紧张,也绝不能出错。技术部门正在干等你的方案,所以就扔给他们漏洞百出的草稿,这样做到后面,少不了返工或者上线后出事故。况且话说回来,梳理和设计,真的会花太多时间吗? 时间紧张,意味着时间要用在刀刃上,而不是就按比例砍掉一些必要的工作。产品这时要考虑逻辑清晰、功能得当,技术和测试要考虑核心功能的稳定,设计要保证界面至少不丑。 从产品设计上说,MVP 就代表着同样的理念,在成本有限、时间有限的前提下,快速实现基本功能。所以,如果是微信的 MVP,不意味着要做每部分都残缺不全的聊天、朋友圈、红包集合体,而是只专注即时通讯。 我见过有的朋友,产品上一直想跟各大平台一样,接上支付宝、微信的支付。但资源有限,硬做出来的支付功能各种错漏,大大拖了产品的后腿。他们快速停用了支付功能,临时用线下支付替代,总算留住了用户。 在工作流程上,很多人在特殊时期总有种错觉,认为所有事情都要从简甚至弃用。你说的发个邮件吧——发什么邮件,现在特殊时期。你要不要知会他一声?——知会什么,现在特殊时期。先做一个灰度测试吧——做什么做,现在特殊时期。 这样零碎的节省,显然不会多有意义。但留下的坑,未来肯定要花几倍的时间来填。 再说到设计,不管是 UI 设计还是平面设计,甚至是幻灯片的设计,很多人也总觉得时间和效果是成正比的。花的时间越少,必然就越丑。 其实对设计来说,要做到「精美」确实要花很多时间,许多细节要微调,拟物画风的阴影、平面海报的字体...... 但要做到「不丑」,却未必要花太多时间。基本的排版、字号、文案、颜色,能很快地调整到可以让人接受。 说到底,都是因为懒。 我们遇到一些紧急情况、突发状况,就会故意懒得做那些看似不需要的事,然后放松警惕、失去责任心——反正做不好就说是太急了。 但好和坏,跟完善和简单是两码事。在最艰苦的状况下,如何把事情以简单的方式做好,是我们要考虑的。而不是知道现状后,就觉得做坏也没关系了。 打算不去做一件事,或者不打算用心做一件事,先想想到底是因为懒,还是因为真的来不及了。
对此你有何评价?欢迎回帖和大家一起评论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米多的使命:再小的品牌,都有自己的大数据引擎。米多大数据引擎系统,帮助传统品牌企业实现物联网时代的“四个现代化”,即企业平台化、品牌人格化、产品个性化、员工创客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