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391

主题

410

帖子

1733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733
发表于 2016-9-28 00:06:57
本帖最后由 一德实业 于 2016-9-28 00:21 编辑

演讲者|李善友(混沌大学创办人)
今天的主题是“在位企业如何发现新的增长引擎”,讲的是创造性破坏。下午我们讲破坏性组织创新,破坏性组织创新有三个层次。

  • 一是独立小机构,应对新兴破坏市场;
  • 二是公司市场化,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破坏自己;
  • 三是生态系统思维,打造外部的生态系统、生态链。


公司的组织架构应该怎么办?我们的建议是:如果是在连续性的周期里面,用传统的企业组织方式就可以。

随着非连续性的增加,可以考虑引入独立小机构来应对新兴市场。如果还不够,可以用彻底的市场化方式来应对,再往后做,就是通过联盟、组合的方式接着往下走。

0.jpg
如果一定要记忆的话,今天下午的课程的关键词就是“独立小机构”。

75%的转型以失败告终
五种方法加大转型成功概率
独立小机构是核心关键

当企业面临不连续性,想从一个价值网曲线跳跃到下一个价值网曲线的时候,我们涌上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?转型。

但是怎么转呢?腾讯擅长2C的社交,让它做搜索或者电商,就做不起来。苏宁擅长线下运营,全面转型线上也没那么成功。

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,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在转型中获得成功。《领导力与新科学》一书中也给出了相似的结论,事实上,75%的组织转型最后以失败告终。

为什么?我们上午也说了原因,因为一个企业的心智模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,40%的心智模式是自动化生成的,你觉得自己在改革,可是你却不知道自己有心智模式的存在。

那么面对不连续性,我们应该如何做转型呢?有以下五种方法。

1、独立小机构

有很多证据充分证明了,在原有机构中做价值网转型是不现实的。比如诺基亚把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合在一起做,最后把自己搞死了。

因此我们需要把两个不同价值网的产品团队各自独立发展。独立的机构未必指独立的公司,内部创业、独立事业部、对外投资这些方法都可以看成是独立小机构的形式,除了各自拥有独立的资源、流程之外,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决策能力。

2、自相残杀

更极端一点,甚至可以让内部小团队自相残杀。举个惠普的例子。

惠普是早期激光喷射打印的龙头企业,后来喷墨打印技术出来以后,当时惠普也不知道这个喷墨技术到底是不是颠覆创新,但是也不需要闷死,于是它就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来做喷墨打印机,两款打印机同时推向市场。

我也不需要你们协同作战、共享资源,你们甚至需要在市场上相互竞争。最后喷墨赢了,激光输了,反而赢的是惠普。

反过来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例子,微软的Windows部门闷死了IE,摩托罗拉的模拟手机闷死数字手机,诺基亚功能手机闷死了智能手机。

OPPO VS VIVO


OPPO和VIVO这两家公司非常有意思。两家都是早期从步步高部门拆分出来的,虽然早期有这样的血缘关系,但今天却成为了中国手机市场上竞争最激烈的对手。

两家在目标客户群上几乎一样,二三线城市的精英,女性为主;定价模式一样,2千到3千左右的中高端手机;营销方式一样,大量打广告,几乎中国所有收视率高的节目里面都可以看到这两家广告。

这个时候有没有说两家商量一下,我们一起打广告,省点钱?没有,打!开着飞机撒钱。

完全的市场竞争状态,结果,2016年第一季度手机市场中国品牌排名第二、第三,超过了小米。

3、内部赛马

为什么新浪微博错过了移动IM的风口?

有一段时间新浪微博很火,我们都觉得新浪会做IM。但是新浪为什么没有成为手机端即时通讯的霸主,反而是微信成功了呢?

我有一次看到新浪微博改版后发出的PR文,看完之后我就明白了。这篇文章大致是说自己改版如何如何好,里面有一句话是,我们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用户在PC端和手机端用户体验的一致性。

PC端和手机端用户体验的一致性?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。我立刻想到了诺基亚,我们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体验的一致性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新浪微博做不出微信的原因。

微信 VS 手机QQ


为什么腾讯做出了微信?是因为马化腾太厉害了,超越了“创新者的窘境”的魔咒吗?NO,他恰恰证明了创新者的窘境。

我们想想微信的竞争对手是谁?米聊、陌陌、来往吗?都不是,微信的竞争对手是腾讯手机QQ。

2011年,几乎与微信同时,腾讯QQ团队推出QQ通讯录产品。QQ生于PC,最早的手机QQ是把PC版QQ向手机端的延伸而已。这个时候,产品经理想的一定是要把两边如何兼顾,如何保持用户体验一致性这样的问题,所以从一开始手机QQ就不是完全面向手机即时通讯开发的产品。

张小龙的出发点就更加纯粹,他说我要把原来PC互联网的特性完全忘掉,这款产品只考虑在手机上的体验。

我们知道手机和PC的特性是完全不一样的,手机和人是连在一起的,它变成了人在网络世界上的眼耳口鼻舌,PC并不是。所以试图满足这两个价值曲线的产品都失败了。

2014年5月份,微信活跃用户开始超越手机QQ用户。马化腾说,在面对创新问题上,我的经验是要允许适度浪费。就是在资源允许的前提下,有一两个团队同时开发同一个项目也可以的。腾讯那个时候有三个团队在同时开发这个产品,有一个团队还在成都,张小龙的团队只比那个团队早一个月产品上线。

你能说马化腾这种内部试错是在浪费资源吗?我认为不是。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创新的死亡。

微信的成功并不是说他们超越《创新者的窘境》,而恰恰证明《创新者的窘境》,所以马化腾后来说,如果微信不是出在腾讯,对腾讯将是灭顶之灾,我们根本顶不住。这句话讲得非常谦卑。事实上来讲,他已经做了这样内部竞争的组织架构出来,即使不是张小龙,别的团队也一样会成功。

4、投资和并购

最近几年我们看到资本在帮助企业跨越不连续性当中,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。几乎所有重大的投资并购后面,我们都看到了BAT的影子。

外部投资或者并购有什么好处?一是侦察兵,投一点钱,让这个团队帮你探索这条路是否可行。二是输出熵,自己内部做不好的东西,输出给外部团队去做。三,建立生态系统。
2010年的腾讯是非常恐怖的,你一个东西做得很好,做到了100万用户,腾讯转手给你抄过去,而且腾讯抄完之后的产品比你做得还好,更可怕的是它还有巨大的用户基数,随随便便一个产品往那一扔,500万用户。你100万用户,腾讯500万用户,谁是这个产品的创始者?

所以2010年计算机世界封面的一篇文章,叫做《狗日的腾讯》,几乎喊出了所有人的心声。

2013年以后,腾讯开始反思自己,把手里的业务一个一个开放出去。首先把旗下搜索业务给了搜狗,向搜狗投资4.48亿,占36.5%的股份;2014年向大众点评投资;京东上市之前投了15%的股份,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。

后来马化腾在2015年的会议上说,两年前我什么都想做,现在我想明白了,只做二股东。当你用生态思维去合作的时候,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。

5、反一致性

我们说公司基因难以改变,事实上,过去几年,我们也看到三个非常漂亮的跟公司基因不一样的反基因绝佳案例。

一个是电商基因阿里做出的“钉钉”,很漂亮,和微信竞争;二是微信支付,腾讯原来的支付业务一直做得不好,从微信支付开始,能够和支付宝展开竞争;三是华为手机和小米手机,和国外巨头苹果、三星竞争。

这三个反基因案例是非常值得学习的,反基因虽然困难,但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。

0_2.jpg
最好的工作环境,不是丰厚福利和漂亮办公室,而是你和一群最牛的人一起工作。

打造A级团队的两个原则
按照市场最高薪酬支付
追求高绩效
接下来这个环节我们讲公司市场化。

我们回顾市场经济,市场经济的核心精神是想生就生、该死就死。再大的公司也会过气,对过气公司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自然枯萎死亡。一个大的公司死亡之后,从内部会分解出更多小的团队,重新支撑本地的经济。

有一篇文章叫做《诺亚基的衰败拯救了芬兰》。诺基亚曾经为芬兰贡献出4%的GDP和25%的出口。但是诺基亚衰败之后,芬兰是不是也一蹶不振了呢?并没有。

诺基亚的离职员工组建了很多互联网初创公司,比如我们熟知的“愤怒的小鸟”就是来自于诺基亚离职员工创立的公司。被腾讯收购的Supercell也是来自于此。这些新兴小公司同样盘活了芬兰的经济和就业。

那么在企业内部如何做市场化竞争?

碳云智能科技创始人、生物学家王俊说,我们应该用小单元的试错来成就企业的前进。如果我们不去制造这样的试错单元,我们自己就会变成那个被试错的企业。生物学家的这番话,没有伦理,没有道德,只有最朴实最清冷的天道。

王俊所说的这种“划小”,其实就是KK说的分布式创新。KK在《失控》里提出“包容架构”,不是从上至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结构,而是很多小的部门,为了获取组织资源相互竞争合作,最后达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。生物界中的蜂群、蚁群都是这种组织架构。

为什么要强调内部竞争是企业前进的真正动力?我们回到生物学的角度上,在达尔文进化论之前,大家认为生存竞争存在于不同的物种之间,比如狼和羊之间的竞争。

但是达尔文通过三个种群生态的事实,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。

1、一切物种都有强大的繁殖能力。如果所有的新个体都能正常生长,那么总体个数将会呈指数级增长。

2、但现实是,几乎每个物种的个体重量长久以来保持不变。

3、自然资源是有限的。

通过这三个基本事实,达尔文推导出,种群内部存在激烈的斗争。困于有限的资源,每个种群只能存活下极少数最优秀的那一群,这一小部分将带着最优秀的基因将整个种群延续下去。

同样的道理,让一个企业真正往前走的,不是你和外部友商之间的竞争,反而是你在企业内部划分的小机构之间的竞争,才是促进自身成长的最主要力量。

作为一个领导人,我们总是求稳,最好是极高的员工满意度,极低的员工离职率,超级和谐的工作氛围。但这些真的能带来整体的稳定性吗?真实的情况是,只有各个部门的变化才能获取整体的动态平衡,这是稳定的悖论。

所以领导者不要做控制者,而是要做平衡的破坏者。好的CEO的首要职责在于,建立一个好的机制,让平庸的人变优秀,让优秀的人更优秀。

案例:Netflix流的HR


现在HR有两个流派,一类叫普通HR,第二类叫Netflix的HR。

关于美国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Netflix的组织创新,有篇文章叫做《Netflix文化:自由与责任》,总结了7条Netflix的文化价值观,其他几条我不再赘述了,重点说一下第二条,追求高绩效,和第六条,支付市场最高薪酬。让平庸的人变得优秀,让优秀的人变得更优秀的机制就在这里。

一,我按市场最高工资雇佣你,二,你必须做得极优秀。你做的越优秀,得到工资越高。如果你不够优秀,无情地淘汰你。

1、追求高绩效

Netflix的HR说,最好的工作环境,不是上等咖啡、丰厚福利、日本料理、盛大派对、漂亮办公室,最好的工作环境是你拥有一帮超级棒的同事,你跟一群牛人一起工作。

如果一个员工表现不好,我要不要裁掉他?

非Netflix流派的HR会怎么做?一般不会立刻裁掉他,我要找到他的接替者以后,再去裁掉这个人。

但是Netflix的规则是,如果我想干掉他,我就立即干掉他。缺了就让老板顶,然后招聘,不留任何借口,毫不妥协地找最优秀的人。换句话说,我不让过去的沉没成本来影响我未来的团队发展。

苦劳不重要,不会有加班费。我不在乎你半夜是否留在公司加班,我只在乎你是否完成了伟大的工作成就。

你在这个公司过去的功劳也不重要。我们会觉得这个文化怎么这样,简直毫无道德, 对于和你一起打天下的老臣子,毫无情面。

对于做出B级业绩的人,即使再勤奋,可以给很多的补贴,也客客气气地请他走人。用最优秀的人,出最优秀的业绩,这是Netflix HR的第一性原理。

人才的密度要超过公司的业务成长速度。我们知道通常公司成长会增加业务的复杂度,不可避免地带来人才密度的稀释。

但是Netflix宁愿选择简单的业务模式,也不愿意稀释人才密度。比如说它在邮寄DVD的时候,有人说能不能顺便邮寄游戏?我不做游戏,只做DVD。后来开始做视频,也曾经花大力气做硬件,后来发现人才跟不上,于是放弃了硬件业务。
  
2、支付市场最高薪酬。

支付市场最高薪酬是高绩效文化的核心。

顶级员工是一般员工的业务能力的两倍。在创新企业尤甚,顶尖员工的输出是一般员工的10倍。最高的薪水找最好的员工,出最好的业绩,这就是Netflix HR的第一性原理。

员工自己决定薪酬。是要期权还是薪金,你来决定,但是我一定给你最高的。也不是说,要期权,你对我有长远的承诺我就喜欢你,拿现金,没有长远承诺我就不喜欢你,这两者没有关系。

Netflix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点像NBA俱乐部的联盟关系,把最好的人组在一起,如果你觉得你有更好的机会要走,也没关系。

对于优秀的员工我也给一两点小的建议。不要期待公司给你做职业规划,公司每年帮你做的员工职业规划都是骗人的。没有人可以规划你的职业发展,自己的职业发展,只能自己来规划。

所以员工和企业之间最好的就是联盟的关系,做出最好的业绩是我们共同的目标,除此之外,彼此并没有相守一生的承诺。

0_3.jpg
生态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模型,也是一种思维和运营的方式

微信支付VS支付宝
生态策略对控制策略
一场典型的价值网迁移之战

最后讲讲生态。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,一定会开始做生态。苹果是有生态的,Facebook是有生态的,微信是有生态的,淘宝是有生态的,做生态也是为了跨越不连续性。开头提的腾讯做投资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
其实,生态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模型,也是一种思维和运营的方式。

微信支付 VS 支付宝


微信支付通过“红包功能”,使得自己线上转账业务实现大爆发。但是在整个支付交易体系中,线上支付所占的比例其实是非常小的,怎么能够让人们在线下也使用微信支付呢?

当时微信支付这个产品做出来仅一年时间,友商支付宝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12年,号称全球第一支付品牌。

我们看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:

  • 微信诞生于社交基因的腾讯,出生仅1年,不擅长2B业务,出生;支付宝诞生于电商基因的阿里,深耕2B业务12年。
  • 微信支付团队150人(现在200人),支付宝团队5000人。
  • 微信支付广告费每年1亿,支付宝50亿。

典型的颠覆式创新的节奏,怎么打?这是一场典型的价值网迁移之战。

1、给用户一个理由,使用微信支付,而不是支付宝。

微信支付的主场在哪里? O2O。所以微信支付要做的就是帮助商户搭建O2O支付的场景。

举个例子,我们把周杰伦演唱会的海报往大街上一贴,需要买演唱会门票的人怎么办?扫二维码直接买票。有了二维码,线上线下就被链接在了一起。

有了二维码以后,客户到店,客户识别、微信支付、客户离店、数据分析、服务推广,全都有了。

2、微信的资源、行业专业性、商务能力远远不如支付宝,如果和支付宝用同样的策略不是九死一生,而是9.9死0.1生。所以它采取了和支付宝完全不同的生态策略。

支付宝有几千人,系统开发运营基本上都是自己来做。微信支付的生态策略是什么意思?微信提供平台,所有和商户的接口开发,让大量的第三方来做。

就算支付宝有5000人,它的创意始终是有限的,而且越是控制计划的组织,创意越是衰减的。但是微信支付采取的第三方的创意却是无限成长的,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千变万化,最后长成什么样,谁也不知道。

这是阿里和微信在支付上两种不同的玩法,计划运营的方法是先快速发展,然后到极限点。生态运营的方法是开始非常慢,过了拐点之后开始迅速爆发。

到了今天,微信支付的日均线下支付笔数已经超过了支付宝,这是我们看到的生态构建的案例。


对此你有何评价?欢迎回帖和大家一起评论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米多大数据引擎系统
米多的使命:再小的品牌,都有自己的大数据引擎。米多大数据引擎系统,帮助传统品牌企业实现物联网时代的“四个现代化”,即企业平台化、品牌人格化、产品个性化、员工创客化。
扫码关注更多资讯内容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
发表于 2016-9-28 00:08:16
辛苦了,请继续努力发好帖!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6-9-28 00:15:22
真不错,赞一个,继续努力啊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6-9-28 00:16:46
回帖是必须的,这个可以有!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7-5-31 04:57:50
这个还不错,好帖子,大家来谈谈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18-7-26 14:53:10
看了,感觉不错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20-2-26 16:29:35
这个方面的话题,大家来讨论一下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20-4-3 18:06:41
我先赞成一下,大家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!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20-4-12 09:33:33
找到好贴不容易,我顶你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发表于 2020-4-15 01:18:19
很好啊,谢谢楼主啊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
1234下一页
发新帖